
杨开慧出生于知识分子之家,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。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想使她成为一个进步的“新女性”。她不顾来自各方的劝阻,与毛泽东相知相恋。婚后,她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革命工作,在白色恐怖下,协助毛泽东为党做了大量工作。1930年冬,杨开慧不幸被捕。在狱中,她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,宁死不屈。
本片以杨开慧被捕至牺牲为第一时空,描述了这位坚贞不屈的烈士最后二十天的生活;同时又以杨开慧烈士对自己一生的回忆为第二时空,表现了这位崇高女性29年短暂而光辉的经历。两个时空有机交错,塑造了一个真实、生动、感人,独特而卓越的女性形象。

被分配到实验小学当老师的韩苗苗(李羚饰)向陈校长(江颜辉饰)报到,校长让她先到三(2)班听课。该班原来的老师方玉(朱玉蓉饰)被淘气的学生气跑,听课的苗苗被迫登上讲台,但孩子们的恶作剧并未收敛,她极力克制内心情绪,耐心地对孩子们说:从今天起我是你们的老师,不过我还想成为你们的朋友。她的言传身教很快使班风得到良好转变,但许培培(关强饰)的父母帮孩子做家庭作业;包司令(张钟英饰)的孙子包瑞(马忱饰)有很强的政治优越感,不好好学习。几经劝诫无果,一度使苗苗产生调离念头。但三(2)班孩子们真诚的挽留,最终打动了苗苗......
本片获得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。同年获印度第二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影片奖。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。

追求个性解放的子君(林盈饰)闯入了涓生(王心刚饰)的生活,他们无视旁人的冷嘲热讽,毅然结合到一起。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,幸福总是短暂的。婚前双方相互了解的缺乏,加上性格的不同,导致二人摩擦不断。涓生失业后,对曾经的盲目、天真充满悔恨,子君发现了涓生内心的变化,知道这段荒唐的婚姻该结束了。爱情的幻灭,让子君走向了死亡。子君的死,把涓生推向强烈的自责和痛苦之中,他谴责自己的无能和怯懦,受过“五四”运动洗礼的涓生陷入沉思。他逐渐明白这个世界不是自己所能改变的,但他又不甘沉沦,整日里苦思冥想,人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......
本片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。

导演:肖朗邱丽莉
编剧:邱丽莉梅乾飞陈丕赞
主演:胡振浩周洁韦国春董智芝项堃
在一次团里组织的参观中,看到陈列在博物馆的一套大型古代宫廷乐器编钟,这是从2400年前的战国楚墓中出土的稀有文物,被誉为"世界第八奇迹"。夏颖被先辈们卓绝的创造所吸引,决心要创作一台编钟节目。她把想法告知男朋友、本团作曲王聪。王偏爱现代音乐,对此不感兴趣,反说她是"费力不讨好",拒绝合作。独舞女演员李鸣讽刺她是"为了出风头"。李的男朋友、本团乐队电吉他手孙越为了捞外快,鼓动李鸣用欺骗手法搞了假病条,准备到外地演出。他们还拉上了王聪。夏颖的父亲夏老是市博物馆馆长、楚史专家,他非常支持女儿的创作。歌舞团周团长鼓励夏颖坚持下去,还特地邀请夏老做顾问,并下令调回王聪担任作曲。夏颖创作了古朴、典雅的楚代"三道弯"造型的"采桑舞"。然而,王聪去给配上了一套"迪斯科"味道的现代舞曲。夏颖和演员们提出意见,他竟然说大家是外行,他是"对牛弹琴"!夏颖耐心帮助他,对舞曲进行了修改,"采桑舞"终于彩排成功。王聪根据屈原的《国觞》创作了一组"仿古乐歌",因对原诗歌理解不深,又盲目崇拜西乐,结果失败了。夏颖主动帮助他分析原因,他却一气之下撕毁乐谱,两个人又闹僵了。周团长和夏老带领夏颖、王聪到各地深入生活,王聪在参观葛洲坝工地等处之后,受到启发和教育,创作思想和作品风格都有了改变。外出捞钱的孙越、李鸣被团里发现后受到批评。看到夏颖、王聪的创作成绩,他们愧悔交加,李鸣感到"一切都完了"。夏颖为了鼓励她振作起来,主动将分配给自己的长袖舞领舞让给了她,这使得李、孙二人深受感动。夏颖、王聪等创作的大型歌舞《楚宫晏乐》演出大获成功,古老的编钟又奇迹般地鸣响在八十年代的舞台上。夏颖和王聪陶醉在事业和爱情的幸福之中。

1963年,人们刚刚经历了三年“自然灾害”,对于食物的渴望无以复加。在北方某城的钢厂,新厂长刘峰因为领导有方超额完成任务,获得了总公司的奖励——一头猪。这令全场职工都很振奋。炊事班长崔大可(李梦男饰)拉回了这头猪,大家都期待着吃猪肉解馋。但是厂长刘峰却三顾茅庐把已开除的员工南易(冯远征饰)请回来做杀猪人,这令崔大可极为不满。结果,南易一餐成名,重回炊事班,当了主厨。而且,他还与老班的外甥女丁秋楠(李芯逸饰)谈起了恋爱,令崔大可更加嫉妒。在南易改造后厨时,崔大可唱起了对台戏。他利用南易屡屡帮寡妇梁拉娣(苗圃饰)解围之事,在丁秋楠面前挑拨离间,搬弄是非,致使二人误会重重。崔大可则趁虚而入,占有了丁秋楠……此后,四个人的爱情与命运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

被分配到实验小学当老师的韩苗苗(李羚饰)向陈校长(江颜辉饰)报到,校长让她先到三(2)班听课。该班原来的老师方玉(朱玉蓉饰)被淘气的学生气跑,听课的苗苗被迫登上讲台,但孩子们的恶作剧并未收敛,她极力克制内心情绪,耐心地对孩子们说:从今天起我是你们的老师,不过我还想成为你们的朋友。她的言传身教很快使班风得到良好转变,但许培培(关强饰)的父母帮孩子做家庭作业;包司令(张钟英饰)的孙子包瑞(马忱饰)有很强的政治优越感,不好好学习。几经劝诫无果,一度使苗苗产生调离念头。但三(2)班孩子们真诚的挽留,最终打动了苗苗......
本片获得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。同年获印度第二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影片奖。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。

梁璎(黄音饰)、黄柳花(汪漪饰)和袁璞君(二林饰)一起离开潮汕高级商船技术学校到上海实习,一行人前往黄浦江边去看轮船,哪知道遇到了有人落水。虽然梁璎自己也不会游泳,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跳进了江水里救人,所幸得到了“人民91号”船的水手长马骏(中叔皇饰)的出手相救,梁璎和落水的人才捡回了性命。
马骏强烈谴责梁璎不顾后果下水救人的行为,这让梁璎感到非常的委屈。然而,让她没有想到的是,自己所实习的船只,就是人民91号,在船上,她和马骏再度相逢了。赵船长(张翼饰)对女孩学习开船存在着偏见,因此总是安排梁璎等人去干一些无关紧要的活计,这让梁璎感到十分不满。

梁洪(梁波罗饰)本是苏中根据地的一名新四军干部。1943年上级派梁洪来到了设在上海的51号兵站,兵站对运往根据地的军用物资药品起了很大的作用。之前由于叛徒的出卖,兵站受到冲击。梁洪以上海帮会头目范金生的守门弟子“小老大”的身份出现在上海。他在我地下党组织的掩护下,与范金生的大徒弟吴淞巡防团长的黄元龙(邓楠饰)拉上了关系。日寇情报处长龟田(李保罗饰)对梁洪的出现起了疑心,命令情报科长马浮根(李维饰)密切监视梁洪。在请客宴会上马浮根故意用帮会黑话来盘问他,梁洪轻松应答,马浮根虽疑惑却没有抓到把柄。龟田仍不死心,他用计想让梁洪暴露身份,不想被梁洪利用,反而使龟田与黄元龙发生内斗。就在龟田与黄元龙各怀鬼胎之际,梁洪已经做好了偷天换日的准备......

独自拉扯着女儿杨春梅(师伟饰)长大的寡妇立福嫂(舒绣文饰)和村里的单身汉曾良臣(周森冠饰)相爱了,这本是一件值得祝福的事情,可杨氏宗族的族长杨永成(浦克饰)却觉得立福嫂伤风败俗。为了不让这件事外传,杨永成命令杨春梅嫁给曾良臣,迫于森严的族规,立福嫂不得不就范。
实际上,杨春梅早已经和同村的青年朱小昌私定终身,一对年轻人决定挑战老祖宗定下的规矩,而立福嫂也在竹林里和曾良臣私会,商讨对策。这一幕被偶然路过的宋三嫂(傅惠珍饰)撞见了,她马上就举报了杨春梅,导致后者被族长抓了起来。

根据姚雪垠长篇小说《李自成》片断改编。
明崇祯十一年。坚持了10年之久的明末农民革命陷入低潮,面临失败的危险。由于官军的疯狂镇压和各家义军相互不和,一同起义的十三家义军相继瓦解,有的溃败了,有的投降了。仅剩下李自成率领的一支孤军,也在潼关的南原陷入官军重围、全军覆没。在乱军中,李自成妻女俱失,仅率13骑突出重围,逃往山中。途中,夜宿林中,又险为当地乡勇所杀,喜遇李自成手下大将郝摇旗杀散乡勇,才得侥幸逃生。李自成逃往商洛山中,偃旗息鼓,准备东山再起。山中人烟稀少,粮草缺乏,严冬已至,又无棉衣,军心浮动。朝廷又派贺人龙进山搜捕,将士闻讯,竟有临阵脱逃者。李自成心情沉重,忍痛在阵前斩了逃兵,以定军心。面对严峻的现实,李自成认识到要重振大业,只有"一马破门而出",去说服已经投降了明朝的另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,重举义旗。原来,十三家义军中张李两家实力最强,互相不服。张献忠在谷城投降了朝廷,在义军中引起连锁反应,招致起义的失败局面。李自成部下将领对他多有怨恨。张献忠为人狡诈多变,又与李自成有仇在先,因此以刘宗敏为首的众将坚决反对李自成贸然前往,认为此行凶多吉少。李自成力排众议,决心铤而走险。张献忠虽然降了朝廷,但并不受信任。朝廷不发粮饷,又不封给官职,各级官吏还要敲诈勒索。张献忠的有心率兵重新造反,无奈外有左良玉20万大军包围,内有巡按御使林铭球坐地监视,难以动手。李自成来到谷城,希望张献忠与他相互呼应,重新起义。张献忠虽有此心,但又不愿将来推翻了明朝,李自成与自己争夺天下。军师徐以显也力劝张献忠除掉李自成,以绝后患。可张献忠自己也看出,没有李闯王,自己一支孤军也难成功。两人谈判再三,张献忠犹豫不定,终不能决。李自成于危机四伏中沉着镇定,与张献忠坦诚相见,张献忠顾及绿林义气,否定了杀害李闯王之主张,两人虽各抱目的,但终于结成同盟。一年后,两支义军果然共同推翻了明王朝。

张献忠虽然降了朝廷,但并不受信任。朝廷不发粮饷,又不封给官职,各级官吏还要敲诈勒索。张献忠的有心率兵重新造反,无奈外有左良玉20万大军包围,内有巡按御使林铭球坐地监视,难以动手。李自成来到谷城,希望张献忠与他相互呼应,重新起义。张献忠虽有此心,但又不愿将来推翻了明朝,李自成与自己争夺天下。军师徐以显也力劝张献忠除掉李自成,以绝后患。可张献忠自己也看出,没有李闯王,自己一支孤军也难成功。两人谈判再三,张献忠犹豫不定,终不能决。李自成于危机四伏中沉着镇定,与张献忠坦诚相见,张献忠顾及绿林义气,否定了杀害李闯王之主张,两人虽各抱目的,但终于结成同盟。一年后,两支义军果然共同推翻了明王朝。